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發現,我們對獲得“愛”的條件好像總是不太清晰的。
在我們還是孩子時,很多父母都喜歡說一句話:“你要好好讀書,變得優秀,身邊人自然會喜歡你。”
等到我們漸漸地長大,情竇初開想愛卻被拒時,聽到最多的一句是:“你很優秀,是我不夠好。”
晴晴(昵稱)就是深受影響的一份子,以至于她越來越搞不懂,究竟怎么才能被愛。
在她給我的來信里,曾很氣憤地跟我說過:
“男生不管到哪個年紀,都能找到年輕漂亮的女生,但女生只要過了28歲,再優秀都是錯的,不但脫單困難,還要飽受各種閑言閑語。”
“優秀才能被愛”的說法,曾經吸引過她,現在也困擾著她。

01
一個人如果對這個世界的認知不完善、不知道自己跑步的地圖長什么樣,那就意味著TA看不懂這個世界的規則和標準。
比如上述故事晴晴所認為的“只要過了28歲,再優秀都是錯的”,就說明她對優秀的定義存在誤解。
什么是「優秀」?我分三個方面講:
首先,優秀是一種「供需關系」。
大家要搞清楚,優秀不是自己認為自己優秀。
“我覺得自己挺優秀的……”這種不叫優秀,這叫“我覺得”。
優秀是相比較而言的,是滿足了別人需要的。
只有人分高矮的時候才有高,如果大家都是一米六,哪來的高呢?高低都是通過比較得來的。
更重要的是,優秀是通過被需要而來的。
舉個例子,你拿著一公斤的黃金,站在北京市的街頭,你當然有了別人所需要的東西,可以說,這一公斤的黃金給你的優秀加分了,你擁有了更多的資產。
但如果把你空投到大沙漠的中央,只給你一公斤黃金,這時候旁邊有另外一個女生,她帶了一大桶水。
這種情況下,哪個人更優秀,更有價值呢?明顯是帶了一大桶水的人。
黃金在大沙漠中央,既不能當飯吃也不能當水喝,什么也干不了,但是一桶水能夠支持我們走得更遠一點。
所以我們要明白:
優秀是在跟別人組隊時,能為這個整體的組合增加競爭力,能夠滿足別人的需要,這才叫優秀。
優秀,是通過組隊,通過被需要來呈現的。
第二點,優秀是復雜且多維度的。
“女生過了28歲再優秀都是錯的”,這種「優秀」肯定是單維度的,并不是一個人考了一個證書,有了一份工作就優秀了,優秀是多方面的。
因為優秀是組隊,如果自身想要找到另一半,那對于別人來說,他們的要求和需求,可能也并不是看一個人有多能說會道,有一份多好的工作,而是多方面綜合的結果。
所以,優秀一定是綜合的能力。
比如說情商,就是優秀的一個很重要的品質。
從上述故事晴晴發過來的第一句話到最后一句話,都是低情商的表現,擇偶能力沒有,溝通能力也沒有。
為什么周圍會產生閑言閑語?就是她讓別人不爽了,她連讓別人「爽」的能力也沒有。
這個過程當中就會發現,情商這么重要的品質,自己是不及格的。
一個沒有情商的女人,如果還能夠被稱為一個優秀女人,那她要么是美若天仙,要么是通過奮斗得到了自己想要的人生。
試著想想,情商是不是優秀的眾多維度中一個很重要的維度?是不是你應該去鍛煉的能力?
第三點,優秀的過程是吃苦而不是享受。
也許有的女生會說“哎,你看我一直在學舞蹈,一直在學插花”,甚至恨不得說“我行走過十幾個國家,我會旅行”。
拜托!這叫「享受」,這不叫「優秀」。
優秀,是做到了別人做不到的事。
一個人坐在飯桌旁說:“我是個吃貨,我會吃烤乳豬”,這不叫優秀,優秀是能做出烤乳豬。
優秀是創造,優秀是吃苦,優秀是往上走,不是躺下來;優秀不是做別人都會做的事。
很多人把隨便去學點什么叫做自我提升,叫做“我要變得更優秀”,錯了,真正變優秀一定是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
真正的優秀是每一時每一刻都在挑戰舒適區,都在成為一個更好的人,這是很難很難的。
優秀是一種品質,優秀是一種習慣,優秀是一個過程。

02
那么,是不是做到優秀,就一定能被愛呢?
這個問題本身就問錯了,因為不同階段的人找伴侶,看重的東西是不同的。
每個人在人生路途中,會走過的不同階段。
大致上,我們可以把人分成三個不同的位置看待:
第一個位置:「安全區」。
在「安全區」里的人,最重要的訴求是生存與繁衍。
所以,在這個區間里的男性自然會對所謂的美麗和能力,都有一定的訴求。
所謂的美麗,其實無非就是繁衍;所謂的能力,無非就是在社會中的生存價值。
正是對于生存與繁衍的這種需要,使得「安全區」里的人會有自己的考量。
但反過來講,女生選男生也是這樣子的,會看男生能不能滿足自己的要求。
第二個位置:「有為區」。
在滿足生存的基礎上求發展、想要進入人生的下一個階段,其實就是為了求一個詞:“有為”。
兩個人在組隊成功之后,會想要手拉手一起沖向人生的高峰,這個過程我們稱為「有為區」。
「有為區」和「安全區」不一樣的地方,就在于:「安全區」只是在組隊,而「有為區」要求的是彼此不掉隊。
第三個位置:「領悟區」。
人生沖頂后的下一個階段,就是領悟生命本身。
綜上所述,「安全區」的男人,要求的是對方的生存與繁衍價值方方面面和自己對等;
「有為區」的男人,要求的是對方能和自己一起完成自我實現;
「領悟區」的男人,要求的是對方和自己在靈性層面上的共同意愿和發展動力。
不同區間的人,對伴侶都有各自的要求。
所以,人終其一生尋找的另一半,也不一定是圈子里最優秀的人,很可能只是在剛剛好的位置,遇見了看對眼的那個人。
畢竟這世上,優秀的人有很多,契合的卻很難得。

03
人類的擇偶策略就像一道光譜——紅橙黃綠青藍紫,什么顏色都有。
在這個環節中,可以把對方和自己想象成光譜中的一種顏色。
可以對自己做一個人生的梳理,把自己的成長軌跡、家庭和過去的一些經歷,包括受教育的情況、職業發展的情況、未來計劃等,寫在里面。
其中,最核心的部分就是對自我的認知,即我想要什么?我應該如何得到這些?
1)我想要什么?
我覺得這是一個需要不斷更新的命題,就像我一開始說的擇偶清單,就是自己要去尋找一個什么樣的人,這個人的標準也不是固定的。
可能一開始喜歡的是特別好玩的,風趣幽默的男生。
但在實際戀愛的過程中,或許會發現你更喜歡成熟穩重、有家庭責任感的男生,在經歷中慢慢發現自己的需求。
人很難在一開始,就明確知道自己想要什么。
只有在實踐的過程中,才能知道自己想要什么。
這個道理,與找到一份合適的工作差不多。
在沒有從事一份工作之前,人根本不知道這份工作是不是適合自己。
只有工作了一段時間之后,才能夠知道這個工作究竟適不適合自己。
我認為,只有不斷重復和更新清單,才能找到自己真正想要的東西。
大家可以專門拿一個本子記錄自己想要什么。
我就有一個這樣的本子,很多年前就開始寫,把我想要的東西列出來,然后一個一個地實現。
實現了之后,我發現有些東西是我真的想要的,可有些東西已不是我想要的了。
2)怎么要?
在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之后,要為自己想要的東西建立一個計劃。
例如,創業或開一家公司,應該遵循幾個環節,如找到共同創業的伙伴,有好的創意和良好的商業模型,還有合拍的團隊。
這一系列的事情,就是最終我能夠創業成功的原因。
現在,我公司的運行情況比前幾年好,那是因為我知道怎樣才能得到這種結果。
這與兩個人經營一段很好的感情或者婚姻關系是一樣的。
當這兩點結合在一起后,就獲得了一種東西,我們叫它“定見”,“定見”就是你獲得了一件完全屬于自己的東西。
它非常穩定,任何人都沒法質疑你。
非常清晰地知道自己想要什么,非常清楚自己怎么做,才能得到想要的東西或者結果。
別人質疑的時候,不為所動;別人想阻撓的時候,也阻撓不了。
獲得關于關系中“定見”的時候,就可以獲得一段自己的關系。
人們總喜歡將愛情想得過于復雜,從而在擇偶落子時一想再想,一顧再顧。
但我們追求愛情,應該是取悅自己,而不是讓自己去附和世俗相愛的標準。
畢竟,愛一個人本就是取悅自己的過程。
本文的插畫,任何網站、報刊、電視臺、公司、組織及個人,未經授權,不得部分或全部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