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說女人一戀愛、智商就變零,尤其是那種一見鐘情,智商瞬時能跌到負值。

30歲的小小就是這樣。
當她在一次朋友聚會中看見他時,整個人的心,就像忘放進冰箱里的冰棍兒一樣,化了。
他玉樹臨風、溫文爾雅,他風趣幽默、又很能照顧周圍的人,對待聚會中剛剛認識的小小,他則更顯示出一個紳士該有的周到與體貼。
妥妥傳說中的男神啊!小小也感覺對方很喜歡和自己聊天,聚會結束后,他還要走了自己的電話號碼。
那是一種什么感覺呢?
小小在心里默默喊了一嗓子
——老娘我終于沒白等!

戀愛一直不太順利又被家里催婚的她,沒想到在自己30歲這一年,還能走這桃花運。什么感覺?簡直是觸了電一般的神魂顛倒,激動得都能看見自己荷爾蒙往外噴,一只思春的小鹿在心門里來回蹦跶分分鐘要奪門而逃!
聚會結束后,小小的生活里就多了一項重要的工作—— 等 。
當然,她對于“等”并不陌生。
上學時等畢業,
畢了業等工作,
工作之后等一個靠譜的男朋友。

但,這次的“等”,讓小小感覺更有目標,讓她在焦急的同時,更多了一絲甜蜜。
幾天過去了,男神沒有音訊,小小試著主動把電話撥通問候一下。對方貌似也挺熱情,聊到自己最近在出差,還了解了小小的近況。富有磁性的男低音從電話另一端傳來,讓小小心中那只小鹿蹦跶得更猛烈了。
可是,電話掛斷后,又是好多天沒有下文。小小安慰自己:他一定是工作太忙了,事情太多沒有那么多時間聊天,也可能他有自己一些難言的苦衷吧……

從旁觀者的角度,小小很有可能是在“自作多情”。
或許她真的相信,也或許她內心深處知道——只是不想承認:
一個人對自己的回應和態度,根本上來講取決于對方對自己的感情的濃度,即使現實中有各種各樣的困擾,真正的感情也會讓對方盡量克服這種困擾,給予最積極和及時的反饋。
想知道對方對自己的真正態度,揣測未必真的準確,坦誠的面對面溝通才是更好的辦法。
像小小這樣的姑娘,她越是為情所困,越容易逃避真實,她寧可相信自己想象中的對方,而不是真實中的對方。

這種自作多情的狀態和強烈的迷戀,在心理學上也稱作 移情。
移情是一種把自己主觀的感覺和關系模式投射到對方身上,而并非看到真實的對方。任何非常浪漫的、一見鐘情的邂逅迅速墜入愛河的關系,都可看作是一種移情。
在所有的親密關系里,移情可能無處不在且難以避免。
但當一段關系里出現明顯的失衡,一方只愿意保持一個曖昧的狀態,而不愿推動關系更進一步時,如何判斷和面對這種情況呢?
就需要對自己和這段關系有一個更深入的了解。
當一個人會為對方找很多理由,去合理化別人對待自己的方式,這也許就是一種自作多情。

比如小小和她的這位男神,即使他們雙方彼此相互吸引欣賞,強烈迷戀,可能也是另一種方式的自作多情。因為真正地了解和看到,需要漫長的時間和過程,當你不了解對方真正的想法和感受時,維系你對對方幻想的都是自己內心的感覺和期待。
如果一定要看清什么是自作多情,那么了解自己才是更加重要的。
因為從潛意識層面,
一個從小在情感上就不被滿足的人,也會經常選擇一個不滿足自己的人作為伴侶。
如果內心里很難讓自己感到滿足,TA也容易把自己放到一個不被滿足的關系里,這是一種 潛意識的強迫性重復 。
就像對婚姻和親密關系感到厭倦的女性,她在生活里會有一種強烈的不滿足感,這個不滿足會讓她產生某種需要和期待,這個期待一旦強大到可以遮蔽她對別人的了解和認知的話,就會讓她陷入到一個自作多情的狀態里。
正如你無法叫醒一個正在裝睡的人,如果這種一廂情愿是小小自我滿足的需要的話,即使她心里明白那位男神沒那么喜歡她,但為了維持一個逃避現實的假象,她也總能為自己和對方找到很多看上去很合理的理由。

不被滿足的人還有一個特點:TA難以主動推進和掌控一段關系,通常會比較被動地去等待,等待別人看到和滿足TA。
TA往往也會特別重視另外一個人對自己的承諾,似乎他們關系前進的動力完全掌握在別人的手上。這里面也反映出TA內心深處對于被滿足被看到的不信任和不確定。
如果有一天當小小和男神的關系有了新一步的進展,男神給了她某個承諾,那么小小很可能繼續在她的“獨角戲”中纏綿悱惻地演繹下去。
一個人的經驗和對人性的把握,以及對自己的認識,能幫助到自己看到在親密關系中發生了什么。
看到自己被什么人所吸引,迅速陷入到怎樣的情感模式里,這取決于一個人有多了解自己的感覺,自己在關系里會做什么,究竟是什么會讓自己對一個四處放電又曖昧不清的人發生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