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東方巴黎”上海造就了上海電影事業(yè)的繁榮
俗話說“太陽底下無新事”,娛樂圈的女明星向來是一個令人艷羨同時又飽受爭議的職業(yè),無論是前一段時間自殺在家的韓國明星雪莉還是1935年自殺的中國女明星阮玲玉,她們都是娛樂圈中的幸運兒但又是這個體制下的犧牲品。1920-1940年代是舊中國電影業(yè)的黃金年代,上海更是為當時無數(shù)電影公司“造星”的城市,一時間成為女明星成為許多女孩的夢想。但伴隨著財富與名利同時而來的還有許多非議,當時的人們?nèi)绾慰创@樣的一個新興職業(yè)?在今天看來,這也是一個有趣的話題。

民國著名影星阮玲玉
一、東方巴黎的“摩登女郎”
進入1930年代以后,由于中國進入了一個相對穩(wěn)定發(fā)展的“黃金十年”,雖然在1932年上海曾遭到日本的進攻,但很快雙方便簽署了停戰(zhàn)協(xié)定,上海依舊是東方的時尚巴黎。伴隨著社會的穩(wěn)定與經(jīng)濟的發(fā)展,上海的文化娛樂產(chǎn)業(yè)也迎來了一個快速發(fā)展時期,一大批電影得以登上大銀幕,而一批批年輕漂亮的電影女明星也開始作為一種新興的社會職業(yè)閃亮登場。

1932年的淞滬抗戰(zhàn)
在1930年代以前,由于電影尚未成為一種主流文化傳播方式,女明星的地位其實是很卑微的,她們常常被人拿來和舞臺上的戲劇演員放在一塊,被人們戲謔的稱為“戲子”。但伴隨著電影文化在大量左翼作家的宣揚下而逐漸成為一種社會的主流文化傳播方式,出演電影的女明星也因其財富、美貌加上在文化上的巨大影響力一躍成為當時中國社會最炙手可熱的職業(yè)。這對于無數(shù)的年輕女孩來說無疑有著巨大的吸引力,她們渴望進入到上海這種大城市生活但又沒有金錢,而“女明星”職業(yè)的出現(xiàn)無疑給她們提供了一個絕佳的機會。
1935年有一名記者就曾經(jīng)對女明星社會地位的轉(zhuǎn)變發(fā)表過文章說:“女明星就是這么一個又尊貴又神圣的職業(yè),要是有機會肯讓她們露一下臉的話, 那真是死也瞑目的”,但是在五年前卻是“女明星這一個頭銜就沒有現(xiàn)在這么的吃香,和唱文明戲的戲子一樣, 憑著姿色給人悶得慌的時候解解悶,如此而已。”由此可見“女明星”的身份在幾年的時間內(nèi)就有了巨大變化,它已經(jīng)不僅僅代表著財富與美貌的化身,更重要的是象征著一種高大上的社會地位,能夠讓人“倍有面兒”。
二、人為塑造的“文藝工作者”形象
1930年代的女明星之所以能夠如此讓人癡迷,很大程度上是因為當時的左翼文化人士對她們的身份所進行的人為塑造,使得女明星由原先的“戲子”變?yōu)橥苿由鐣芰课幕瘋鞑サ奈乃嚬ぷ髡摺?932年淞滬抗戰(zhàn)爆發(fā),上海的知名文化人士迫切需要一種新興的能夠快速傳播愛國抗日思想的媒介,而剛剛在中國興起不久的電影藝術(shù)便成為了他們心中的最佳選擇。

電影《新女性》的題目即表達了當時文化人士對女性形象的期盼
1932年在電影公司中工作的左翼人士向女明星發(fā)出號召,鼓勵她們脫下高跟鞋和絲襪,卸掉精美的妝容,“到民間去”,到真實的生活中去。他們希望通過改變女明星的風格氣質(zhì)與行為方式,來改變?nèi)藗儗ε餍堑目贪逵∠蟆K麄兺ㄟ^讓女明星飾演新時代的“新女性”,希望能實現(xiàn)從“戲子”到“文藝工作者”的觀念轉(zhuǎn)變。
1933年著名影評人柯靈曾經(jīng)在雜志中表達了對阮玲玉等女明星在銀幕上所扮演的嶄新的女性形象的贊美,但他又提出了自己的疑惑,就是她們的這種轉(zhuǎn)變是不是僅僅因為她們?yōu)榱税缪菹嚓P(guān)角色所做出的被動的改變呢?如果僅僅是一種“偽裝”出來的美好形象那便是太糟糕了。而柯靈給出的建議就是唯有女明星與所扮演的優(yōu)秀新女性的人格相融合,才能真正的成為真正的“文藝工作者”。

魯迅即是著名的左翼文化人士代表
三、人們心中的“大眾情人”
盡管人們對于電影文化與女明星的看法因受到左翼文化的影響而有很大改變,但電影在本質(zhì)上還是一種商業(yè)化的文化娛樂方式,而女明星身份的“娛樂性質(zhì)”也依舊存在。1933年上海舉辦了一場規(guī)模盛大的電影皇后的選拔活動,頗類似于今日的電影節(jié)當中要選出的影后一樣。在這場娛樂盛典之中,25歲的著名影星胡蝶憑借其美貌和電影作品脫穎而出,摘得影后的桂冠。當時的《電聲日報》對胡蝶的影響力有過一段精彩的描述:“上自黨國要人, 下至販夫走卒, 盡管有許多人不知道現(xiàn)任國民政府主席是誰, 但卻無人不知道現(xiàn)任的電影皇后是胡蝶”。這句話放在當時還真的可能是事實,1933年的國府主席是國民黨元老林森而不是蔣介石,所以許多人并不認得林森是誰,但胡蝶的影響力卻是顯而易見的。

“電影皇后”胡蝶
在《青春電影》雜志中曾經(jīng)開辟過一個名為“影迷的白癡”的專欄,用來刊發(fā)時人對自己喜歡的“愛豆”的信件,其中有很多十分有趣的話語。例如有人給胡蝶寫信說:“皇后萬歲: 我將怎樣的瘋狂和欣喜啊! ”還有人給胡萍寫道:“萍小姐: 我精神上永遠不會忘記的姑娘, 在銀壇上一顆有希望的銀星, 在這里有一個人敬愛著你, 人家說電影明星是大眾的愛人, 因此我想我盡可坦白地愛著你!”這些話語在今天看來,與今日的年輕粉絲給自己喜歡的“愛豆”表達愛意的方式?jīng)]什么太大區(qū)別,只不過是說話語氣帶有各自時代的特色罷了。但在信中有一個詞語卻很是能夠表達民國時期的女明星在眾多粉絲心中的地位,即“大眾的愛人”,由此可見當時的男性觀眾是多么的喜歡這些年輕貌美的女明星。

阮玲玉劇照
但在這無數(shù)的光鮮亮麗背后,民國時期的女明星在很多人心目中是與“性”掛鉤的,尤其是當時的眾多女明星紛紛曝出各種娛樂八卦消息。例如阮玲玉與唐季珊、張達民三人的愛恨糾葛被上海各種娛樂小報曝光之后,阮玲玉一夜之間從人人敬仰的“女神”成為私生活糜爛,生活作風腐敗不堪的不堪女性,甚至很多人把她與“妓女”聯(lián)系在一起對她進行人身攻擊。在無數(shù)的嘲諷與強大的輿論壓力下,阮玲玉選擇了以自殺的方式結(jié)束生命。阮玲玉的境遇清楚的反映了當時人們對于女明星的苛刻要求,既要她們美麗漂亮,又要求她們是偉大光明的“文藝工作者”,更要求她們的私生活健康,這才能符合大眾對于女明星美好形象的想象。

阮玲玉劇照
文史君說:
今日的社會依舊到處充斥著娛樂八卦和演員明星的各種消息,明星更新?lián)Q代速度之快更是令人瞠目結(jié)舌。民國時期的女星是中國的第一代真正意義上的登上“大熒幕”的人,無論是令人艷羨的財富和地位,還是被有意無意的塑造出來的“文藝工作者”的身份,亦或是許多男性粉絲的夢中情人,民國時期的女明星在身披光環(huán)的時候也遭受了無數(shù)的非議。
而這些非議在今日亦十分正常。這其中固然有很多所謂明星,自身生活不檢點的緣故。但在屏幕前“吃瓜”的每一個人,是否也都該想想,我們是否對窺私、仇富這些人性中固有的陰暗面,過于視作“理所當然”了?總有人說,喜愛八卦是人類的天性,但這樣的天性,真的應(yīng)該不受控制的擴張下去嗎?
參考文獻:
1. 萬笑男:《文藝工作者大眾情人——20世紀30年代上海的電影女演員(1930—1935)》,《蘭州學(xué)刊》2014年第04期。
2. 王吳軍:《民國時期的“百花獎”:“電影皇后”評選活動》,《湖北檔案》2013年第06期。
(作者:浩然文史·劉越)
本文為文史科普自媒體浩然文史原創(chuàng)作品,未經(jīng)授權(quán)禁止轉(zhuǎn)載!
本文所用圖片,除特別說明外都來自互聯(lián)網(wǎng),如有侵權(quán)煩請聯(lián)系作者刪除,謝謝!
我們會每天為大家奉上精彩的歷史文章,懇請各位讀者朋友關(guān)注我們的賬號!您的點贊、轉(zhuǎn)發(fā)、評論,這是對我們最好的支持!